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管理 >> 正文

水文学及水资源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人:日期:2014年10月16日 00:00浏览数: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5 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501 二级学科名称:水文学及水资源)

一、学科简介

红足1世77814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最早源于地理科学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经过5年建设,现已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本专业培养梯队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在读博士1人,梯队成员基本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已完成并正在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有关动力水文循环、湖泊健康评价和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面等研究项目,在《地理学报》、《水利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期刊上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现已形成陆地的水文过程与表层物质迁移、水旱灾害的水文学机制、环境水文学和水资源规划管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南方丘陵红壤的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坡地水文循环、水旱灾害形成机制及风险管理、洞庭湖流域水资源与水问题等领域形成研究视角与区域、科学探索与地方服务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具备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实践训练能力,具有从事水文信息采集与分析、水文模拟与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流域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扎实专业素养和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学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不含休学时间)。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一)陆地的水文过程与表层物质迁移

陆地的水文过程和表层物质迁移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从农田、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物质迁移过程及区域生态环境三个层面研究水文及物质循环过程及调控途径、农(林)区环境演变,为开展区域生态环境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体系。

研究内容:(1)典型南方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2)农田土壤质量演变及水分合理利用途径,生态脆弱区土壤退化防治、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措施;(3)坡面土壤水分循环转化与模拟及养分迁移转化规律;(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养分循环过程与动态演变,以期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5)结合洞庭湖区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和污染物迁移的过程。

(二)水旱灾害的水文学机制

本研究方向以水文学、水资源学和水旱灾害系统基本原理为依据,利用长系列的气象、水文、社会经济指标以及水旱灾情等资料着重进行如下研究:(1)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强度,时空规律与水文气象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关系;(2)加强“3S”高新技术在水旱灾害演替进程,实时追踪过程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区域水环境预测预报和水旱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预报综合集成研究;(3)水旱灾害风险、损失评估及风险管理研究;(4)水旱灾害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减灾行为社会化,水旱减灾经济学以及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的研究。(5)水旱灾害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子系统设计。

(三)环境水文与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现已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关键的限制因素。环境水文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是近年来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的新兴学科分支,侧重于水环境演化规律、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质与水量变化的影响、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优化配置与效益分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1)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和评价;(2)水质污染的水文学问题;(3)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开发利用模式(4)水资源的配置模型和方案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5)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经济分析、决策理论方法及管理政策体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公共必修课

100000000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讲座

考试

100000000014

自然辩证法

18

1

1

讲座

考试

100000000007

硕士学位英语课程

108

3

1

面授

讲课

考试

专业必修

113108150105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

54

3

1

讲授

考试

1131081501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4

3

1

讲授

考试

113108150107

数值分析

54

3

1

讲授

考试

方向限选课

113208150109

流域水文学(方向一)

54

3

2

讲授

考试

113208150110

灾害水文学(方向二)

54

3

2

讲授

考试

113208150111

水资源学(方向三)

54

3

2

讲授

考试

专业选修课(各方向至少选修4学分)

113308150122

流域水文模型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113308150123

生态水文学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113308150124

现代水文学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113308150125

环境水文学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113308150126

水资源评价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113308150127

水资源信息系统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113308150128

气象学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113308150129

水资源规划

36

2

2

讲授、研讨

考查

必修环

教学实践

18

1

3

考查

科研实践

18

1

考查

学术报告

≥6次

2

考查

六、培养环节

1 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硕士生应听取不少于6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讲座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2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占2学分,其中科研实践占1学时,教学实践占1学分。具体要求参照《红足1世77814研究生实践活动实施管理办法》。

3 中期考核

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第四个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红足1世77814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七、培养方式

1 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2 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3 教育教学与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学生在读期间要求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公开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篇;主持的其它学术成果含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获奖成果、学术专著,可免除论文发表要求。

九、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初(每年4月份前)完成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送审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0个月。具体要求参照《红足1世77814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实施管理办法》和《换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若干规定》。

十、经典书目

1. 张超,杨秉庚. 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刘新华. 统计学原理[M]. 红足1世77814出版社. 2001.

3. 沈晋,王文焰,沈冰. 动力水文实验研究[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5. 王燕生. 工程水文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M]. 1992.

6. 刘昌明,郑红星,王中根等. 流域水循环分布式模拟[M].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7. 雷志栋、杨诗秀. 土壤水动力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0

8. Andrew J. Baird, Robert L.Wilby. 生态水文学[M].海洋出版社. 2002.

9.伍德,(英)汉纳,(英)赛德勒. 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过去、现在和未来[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10.伊格尔森Eagleson,P.S). 生态水文学[M].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11. 赵志贡,岳利军,赵彦增等. 水文测验学[M].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12.林祚顶等. 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13.左其亭王中根. 现代水文学[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14. 张增哲. 流域水文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15.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16. 王劲峰. 中国自然灾害影响评价方法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7. 陈菊英. 中国旱涝的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M]. 农业出版社. 1991.

18. 同延安、尉庆丰、王全九.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运移的理论与方法[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9. 邵明安、黄明斌. 土根系统动力学[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0. Miroslav Kutilek and Donald R. Nielsen. Soil Hydrology[M]. 1994.

21. 杨金忠、蔡树英、黄冠华、叶自桐. 多孔介质中水分及溶质运移的随机理论[M]. 科学出版社. 2000.

22. 谭维炎. 计算浅水动力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3. 王绍武等. 长江黄河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的诊断研究[M]. 气象出版社. 1998.

24. 陈家琦、王浩著. 水资源学概论[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

25. 谢新民等. 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理论与实践[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3.

26.徐宗学等. 水文模型[M]. 科学出版社. 2009.

27.陆桂华等. 水文循环过程及定量预报[M]. 科学出版社. 2010.

28.水利部水文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29.郝振纯等.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2010.

30.贝克BeekE.v.). 水资源综合管理:方法——模型——应用[M].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8.

上一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一条: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关闭】 打印    收藏